先贴标签还是先采血?
静脉采血,是先贴标签还是先采血再贴标签?临床工作中可以说两者兼有。
《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》的建议:
1、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患者腕带是否一致,两者有矛盾,不得采集血标本。
2、采集血标本时,反问患者姓名和出生年月日,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。
3、采血后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。
提醒:如果采血前就在试管上贴上标签,则有可能将血标本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(1 名护士同时采集 2 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时最易发生)。
Q
输血时间限制有哪些要求?
《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》关于输血的时间限制:
1、全血或红细胞制品应该在离开冰箱后 30 min 内开始输注,一袋血要在 4 h 内输注完毕(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);
2、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,1 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要在 20 min 内输完;
3、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,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,一般 200 mL 血浆在 20 min 内输完,1U 冷沉淀在 10 min 之内输完。
提醒:血液取回科室后,注意不能在室温下放置太久,否则易导致细菌污染或某些成分丧失功能。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,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。
Q
连续输注血浆,是否需要用生理盐水冲管?只能用生理盐水冲管?
《输液治疗实践标准》:使用 0.9% 氯化钠进行输注血液或成分血前后的给药。除非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使用,否则不应该其他溶液或药物进行输注血液或成分血前后的给药。
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》规定: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。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,前一袋血输尽后,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,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。因此,两袋血浆之间(一般都是不同献血员)需要用生理盐水输注。
Q
患者连续输血要更换输血器吗?连续输入几个单位的冷沉淀需要冲管?
《输液治疗实践标准》中这样解答:
应在输完2单位后或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输血装置;如果超过2个单位的血制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,那么该输血器可使用 4 小时;如果输血已结束,需更换输液器,再进行输液。
未找到不冲洗的依据。现在冷沉淀规格最大的是两个单位一袋,输 10 单位至少 5 袋,冲洗管道每袋之间至少 50 mL生理盐水才能完全冲洗干净。
备注:冷沉淀主要是补充纤维蛋白原和(或)Ⅷ 因子,输注要求中提到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。输注冷沉淀时,一般成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输注 8~10 个单位,冷沉淀一袋为 20~30 mL,每袋输注时间约 5 分钟内,因此,开始输注冷沉淀时护士需要在病床边等着。
Q
输血需要加温吗?
《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》关于血液加温问题:
一般不需要加温,如输血量较大,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。需要加温的情况:
1、大量快速输血,成人>50 mL/(kg•h),儿童> 15 mL/(kg•h) ;
2、婴儿换血;
3、患者体内有高效价冷凝集素;
4、血液加温应使用专用血液加温器,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。
《输液治疗实践标准》建议:
使用特别设计的仪器进行血液加热。血液加热方式应该避免溶血。其实施标准包括:
1、在以下情况,考虑和使用血液加热器:有相关病史和临床症状,医嘱治疗包括但不限于:避免或处理术中低体温、处理创伤、暴露、血浆置换、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患者、新生儿的换血治疗、大容量的血液置换。
2、只能在出现临床征兆以及遵照生产商的使用指南(当需要大量或快速输血、换血、临床征兆明显的患者以及新生儿/儿童人群)的情况下,使用国家认可的血液加热器。当血液经由一根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输注时,患者出现临床上明显的体温过低的风险会增加。
3、使用配有报警系统的血液加热器,包括可听到的警报、可肉眼观察的温度计及维护日期。
4、血液加热不可使用非特别设计的加热方式,包括(但不限于)微波炉、热水浴以及其他仪器,因为使用这类仪器无法控制温度和感染的危险。
5、不可将血液加热超过生产商建议的设定温度。
Q
抢救时 1 个留置针可以同时输血和其他液体吗?
不可以!严禁同一通路同时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及液体。如果在同一个留置针上同时输血和其它液体,则有可能致血液发生变质,因此需要开通另一通道。
Q
同时输入两种血制品,应该先输哪一种?
临床常用的成分血包括冷沉淀、血小板、滤白病毒灭活冰冻血浆、红细胞制品等。同时输几种血制品时,应先输血小板。
Q
输血后要用地塞米松吗?
输血前为预防输血反应,医嘱会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、葡萄糖酸钙注射液、异丙嗪注射液等。有些教材中也有提到(每输 200 mL 血液可在输前给予地塞米松 2 mg,防止发生发热反应或减轻症状)。至于输血后是否要用地塞米松,笔者未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。如果没有出现输血反应,一般认为不需要再用地塞米松。
供稿者及校对:检验科 宋志军
编辑整理:史爽 桑可心 何畅 弓艺霏 李彩飞
“好看”你就点这里↓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