瞭望评|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地铁?

瞭望评|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地铁?

城市人来人往,地铁越来越显“年轻”。

不经意间,地铁已成为年轻人的最爱。

年轻人爱坐地铁,在很多拥有地铁的城市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
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地铁?这个问题引发很多人的好奇,也值得一番议论和探讨。

年轻人爱坐地铁,或许是因为地铁的便捷、高效。最高过百的时速,没有红绿灯、从不堵车的轨道。而四通八达的线路,让大城市动辄十几公里的通勤可以轻松解决。据说,江苏的跨市域地铁,让不少人乘地铁在南京和安徽邻市、苏州和上海之间通勤。

有意思的是,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就业城市时,常常会把“有没有地铁”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。而选择旅游目的地时,也有不少年轻人喜欢有地铁的城市,喜欢拖着行李箱Citywalk。

年轻人喜欢地铁,或许是因为地铁里蕴含诸多青春元素。确实,地铁里留存了很多年轻人和曾经的年轻人对忙碌生活的记忆。譬如,李健的《十点半的地铁》、李宇春的《漂浮地铁》、周杰伦的《纽约地铁》、羽泉的《开往春天的地铁》……关于地铁的诸多旋律就让很多人心生感怀。穿梭忙碌于来来往往的地铁,逐梦与漂泊、奋斗和辛酸,或许大家都会在擦肩而过时默默相互祝福。

在很多城市,地铁站本身就是一个吸引年轻人的文化空间。不少民谣歌手,都有早年在地铁站通道卖唱的经历。最近,广州等地开始允许在地铁站投放私人广告,年轻人表达自我、展现创意又多了一个空间和舞台。

喜欢地铁的年轻人是智慧的。因为,某种意义上地铁就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和能级。在我国,一座城市如要申请修建地铁,必须满足经济实力、人口规模等方面的硬性条件,业内人称“三个三”——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当在300亿元以上,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,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。但凡有这“三个三”的城市,综合实力一定弱不了。年轻人选择有地铁的城市,看似选择了便利的交通,实则是选择更广阔的空间。

研究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地铁,同样是很有必要的。城市需要青年,城市需要活力。倘若抓住地铁做好文章,一定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座城。

这就需要让地铁更有文化。在这方面,南京地铁动足了脑筋。譬如,很早就提出“主题车站”的概念,珠江路“糖果车站”、南京南站“博爱车站”等名称在南京人中已耳熟能详,其背后都有或厚重、或温馨的故事。近年开通的徐州地铁、南通地铁等,也都在重要站点融入汉风古韵、襟江带海的文化基因,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打卡点。

还可以让地铁更显人文关怀。可随意租借的雨伞、为残障人士准备的轮椅,细节最能打动人心。而一声“岁月匆匆,惟愿总相逢……祝福毕业生前程四海,一路繁花”的毕业季播报,或欢迎大学新生的问候播报,都对年轻人极具“杀伤力”。有的城市,还直接把招聘会开进地铁站,足不出站找工作的经历,一定会让更多青年千方百计“把根留住”。而在地铁站里开农产品展销会,则是触类旁通的另一种关怀了。

当然,地铁里还可以更具烟火气和生活味。与商业空间无缝衔接、互相赋能,聪明的商家和精明的运营者一定更有创意。要知道,这些可都是年轻人的最爱。

而同样,暂时没有地铁的城市,也不必气馁,完全可以根据年轻人对地铁生活的种种诉求,在城市公共交通改善、城市公共空间打造、城市文化氛围营造、城市创业就业空间创造等方面下足功夫。相信同样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。不管怎样,吸引住年轻人,城市就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。

瞭望评论员 | 金亦炜

图片 | 视觉中国

编辑 | 谷雨

责编 | 顾敏

审核 | 耿联

相关推荐